在第十六屆上海國際汽車展舉辦前夕,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市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共同主辦的“上海國際車展第四屆(2015)高峰論壇”于4月19日在上海威斯汀大飯店舉行。
本屆論壇以“創新·融合-營造智能互聯汽車產業新生態”為主題,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等企業家代表,分別就各自企業如何應對智能互聯汽車帶來的機會和挑戰、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技術變革、商業模式創新等話題進行了研討。
論壇上,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發表了以“植入互聯網基因、推進顛覆性創新,開啟汽車行業發展新紀元”為題的主旨演講。他表示,在過去的一兩年里,越來越多的IT和互聯網巨頭宣布跨界到汽車行業,它預示著汽車行業已經走到了一個破舊立新的轉折點。在過去的十年間,互聯網對眾多傳統行業進行顛覆,如門戶網站對報紙,淘寶對零售業,支付寶對金融業,iPhone 對手機,樂視對電視機……在移動互聯技術成熟之后,它們把顛覆的觸角伸向了汽車行業。對汽車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挑戰,必須重新定義汽車。在社會的進化中,汽車的角色和定位也不斷演進。十多年前,汽車還被普遍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有人稱其為“ 帶輪子的沙發”。后來,電子電器產品在汽車上得到了大面積的使用,汽車是“ 裝有四個輪子的電腦”。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汽車是“能上網的電腦”,是移動互聯網的終端。汽車行業的價值創造過程將發生質的變化。軟件將取代硬件成為汽車下一輪競爭的焦點,服務將取代產品成為汽車的核心價值來源。
第二個挑戰,必須面對全新的競爭對手。隨著谷歌、微軟、蘋果,阿里、百度、騰訊等企業紛紛進入汽車產業,汽車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外汽車同行的競爭,還要面對那些新進入的跨界者。它們比行業內的對手更危險,因為它們植根于新興的虛擬經濟的土壤,它們遵循完全不同于汽車企業的游戲規則,它們擁有汽車企業所不具備的能力,就是互聯網思維能力。
第三個挑戰,必須重建客戶關系。客戶是誰?是網民,客戶在做什么?在上網。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國網民總數已經達到了6.49 億,占全國總人口的47.9%,中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間25.9 小時,平均每天上網3.7 個小時,網民群體在急劇膨脹,企業面臨的客戶在網民化,他們是現實世界里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著獨特的生活理念、行為方式、消費偏好,企業原先那套固化的產品研發、制造和營銷流程,在他們面前已經不合時宜。汽車企業做出來的東西往往很難戳到他們的痛點,獲得他們的點贊。而那些以年輕人為主體的IT和互聯網公司,卻對終端市場的需求拿捏更為到位,更容易贏得“粉絲”。
第四個挑戰,必須重新組織汽車生產制造。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逐步凸顯,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靠流水線上裝配出來的產品包打天下的難度越來越大。無論是德國工業的4.0 ,還是中國的“ 制造2025 ”,其核心就是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制造業進行智能改造和智能升級,實現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客戶的緊密聯接,使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能夠得到快速響應,實現小批量個性化定制。這對汽車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和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對于汽車這個已經有著近130 多年歷史的傳統行業而言,以上每一項挑戰,都不亞于脫胎換骨的改造,必將導致全行業的深刻變革。因此,“ 十三五”的淘汰賽,將不僅僅是汽車行業現有力量的又一輪排列組合,更是汽車與跨界者、與來自IT 和互聯網行業新的對手們的排列組合。
這一過程將是北汽集團與跨界者的博弈和妥協,競爭與合作的過程,是北汽集團與他們一起“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過程。與汽車企業相比,互聯網行業新對手擁有更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更強大的創新基因,其對汽車行業的改造可能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其最擅長的軟件技術植入到汽車硬件上,借助云平臺和大數據技術,實現汽車與車外世界的互聯,創造增值服務。第二步,當上述增值服務的市場足夠大,汽車的智能互聯技術足夠成熟,他們將要求廠家為他們定制汽車,把自己的軟件作為標配搭載上去,屆時大家將看到樂視汽車,阿里汽車,騰訊汽車,百度汽車……等等。第三步,當上述互聯網的汽車對市場的爭奪進入白熱化,為爭奪客戶,有可能起動“ 免費”模式,對汽車進行大規模的降價,甚至可能會免費贈送汽車。
總之,互聯網行業新對手為汽車注入的,是從未有過的互聯網基因。他們所做的,是任何一家整車企業都未曾想過的顛覆性創新。汽車企業必須改造自己的思想、組織、流程與模式,與他們同步發展,否則就將淪為替IT 及互聯網企業打工的硬件制造商,成為行業配角。汽車企業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如長期積累形成的在車身、底盤、整車集成、發動機、變速箱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強大的客戶資源,龐大的供應商體系,以及4S 店銷售體系方面的線下硬件優勢,以及資產優勢和人才優勢,還有引以為豪的汽車文化。汽車企業要用好自己的資源優勢,揚長避短,爭奪話語權,做到寸土必爭。
北汽集團作為中國五大汽車集團之一和世界五百強企業,緊扣時代脈搏,從去年開始就提出了從傳統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戰略轉型的奮斗目標,要用互聯網思維重構產業價值和整體業務鏈,創造引領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北汽集團已經開始以智能化汽車研發為抓手,實現新產品、新技術的戰略布局。其思路就是要重視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與對接,大膽探索合作開發、技術外包、委托開發、引進技術團隊等多種方式,整合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術和人才資源,加快推出北汽自己的智能汽車產品。同時,北汽集團將以智能化汽車的研發為龍頭,加強現代電子技術、傳感技術、控制技術、通訊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汽車智能技術的研發,在不遠的將來,北汽集團將籌備成立北汽新技術研究院,最終實現研發體制和實力得到突破性進展。
今年3月份,北汽集團和樂視控股簽署了戰略協議,北汽集團看中樂視的,一是樂視作為一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它基于視頻產業和智能端打造了“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完整生態系統,創造了互聯網思維的典范。二是樂視不僅在美國硅谷組建有頂級研發團隊,而且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積極推進進軍汽車行業,開發出中國第一套智能汽車UI系統,顯示出強大的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因此,北京汽車與樂視控股的戰略合作,是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跨界聯合,雙方將充分發揮北汽集團50 余年的造車經驗與雄厚實力,以及樂視控股在互聯網技術與理念,軟硬件一體化方面的能力與優勢,共同開發新一代互聯網智能汽車,并以信息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動北京汽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北汽集團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型汽車企業。
“互聯網+汽車”的時代,已經呼嘯而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創造奇跡的時代。美國著名的營銷專家、定位理論創始人艾·里斯所說:“錯過互聯網,就會錯過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互聯網汽車,是中國汽車行業后來居上,實現超越的歷史機遇。北汽集團將珍惜和把握好這個機會,以信息服務業為突破口,實現從制造商向“制造+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轉變,以研發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實現從一般要素驅動的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向智力資源驅動的創新型企業轉變,從而成為新規則的定義者,新賽場的主導者,新秩序的建立者,新世界的領跑者。
建議反饋 您的每一條建議聲音,我們都認真對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